發布時間:2022-03-23 15:25
內容來源:井下作業工程公司
【字體:大 中 小】
1.儲集層(Reservoir bed):能夠儲存和滲流的巖層 。
2.孔隙度(Porosity):巖石本身的孔隙體積和巖石體積的比值 。
3.原生孔隙(Primary porosity):在沉積過程中形成的孔隙 。
4.有效孔隙(Effective porosity):巖石中連通孔隙體積與巖石總體積之比。
5.無效孔隙(Invalid porosity):指孔隙不連通或連通但孔隙半徑小于10-4mm的孔隙。
6.次生孔隙(Secondary porosity):巖石生成后由次生作用形成的孔隙。
7.滲透率(Permeability):衡量流體通過相互連通的巖石孔隙空間難易程度的尺度 。
8.絕對滲透率(Absolute permeability):當巖心孔隙被一種流體100%飽和時,只有該種流體通過巖心時的巖石滲透率 。
9.有效滲透率(Effective permeability):當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流體通過巖石孔隙時,對某一種流體測得的滲透率,也稱相滲透率。
10.相對滲透率(Relative permeability):同一巖石某種流體的有效滲透率和絕對滲透率的比值。
11.飽和度(Saturation):某種流體(油氣或水)所充填的的孔隙體積占有效孔隙體積百分數 。
12.束縛水(Bound water):吸附在巖石顆粒表面的薄膜水和狹窄孔隙喉道中的毛細管滯留水。
13.束縛水飽和度(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巖石含束縛水孔隙體積占有效孔隙體積的百分數。
14.含水飽和度(Sw):指巖石含水孔隙體積占巖石有效孔隙體積的百分數。
15.含油氣飽和度(So) :指孔隙體積中含油或氣的體積占巖石有效孔隙體積的百分數。
16.油氣層(Oil and gas reservoir):是含水飽和度接近于束縛水飽和度的儲集層。
17.儲集層的含油性(Reservoir oil-bearing):是指巖層孔隙中是否含油氣以及油氣含量大小。
18.地層因素(formation factor):飽含水巖石電阻率與地層水電阻率的比值。
19.電極系(sonde,device ):四個電極中的三個電極形成一個相對位置不變的體系,稱為電極系。
20.梯度電極系(lateral sonde/lateral electrode configuration):指成對電極的距離小于不成對電極到與它相鄰那個成對電極之間距離的電極系。
21.電位電極系(normal device):指成對電極的距離大于不成對電極到與它相鄰那個成對電極之間距離的電極系。
22.視電阻率(apparent resistivity):在綜合條件影響下測得的巖層的電阻率。
23.記錄點(recording spot):為確定電極系在井中某深度上測得的視電阻率的深度,在電極系上選擇了一點,作為視電阻率的深度,該點稱為記錄點。
24.電極距(electrode spacing):表示電極系的長度。
25.擴散電動勢(Diffusion of electromotive force):純砂巖井段所測量的自然電位。
26.擴散吸附電動勢(Diffusion absorption electromotive force):泥巖井段所測量的自然電位
27.泥巖基線(shale line):均質,巨厚的泥巖地層對應的自然電位曲線。
28.探測半徑/探測深度(radius of investigation/depth of investigation):指在均勻介質中,以供電電極為中心,某一半徑劃一球面,如果該球面內包括的介質對電極系測量結果的貢獻占總結果的50%,則此半徑為該電極的探測半徑或探測深度。
29.增阻侵入(increased resistance invasion):在鉆井過程中由于泥漿的侵入,使得沖洗帶的電阻率高于原狀地層的電阻率,這種現象就是增阻侵入。
30.周波跳躍(cycle Skip):因破碎帶、地層發育裂縫、地層含氣等引起聲波時差測井曲線上反映為時差值周期性跳動增大現象。
31.低阻侵入(decreased resistance invasion):侵入帶電阻率小于原狀地層電阻率的侵入狀態。
32.體積物理模型(Bulk physical model):根據測井方法的探測特性和巖石的各種物理性質上的差異,把巖石體積分成幾個,然后研究每一部分對巖石宏觀物理量的貢獻,部分并視宏觀物理量為各部分貢獻之和。
33.沖洗帶(flushed zone):沖洗帶是泥漿侵入帶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一部分靠近井孔,在鉆進過程中,地層中可流動的水全部被泥漿濾液所取代。
34.ssp靜自然電位(static spontaneous potential ): 純砂巖和泥巖交界面處的電化學總電勢。
35.PSP—泥質砂巖的靜自然電位(Static spontaneous potential of shaly sands):指泥質砂巖和泥巖的總電動勢。
36.擴散現象(Diffusion phenomenon):離子在滲流壓力的作用下,高濃度溶液的離子要穿過半透膜向的低濃度的溶液的現象。
37.自然電位(Natural potential):是指自然電流在井中泥漿柱上產生的電壓降。
38.側向測井(Lateral logging):根據同性電相斥的原理,在主電極的兩端通以相同極性的屏蔽電流,使主電流垂直井軸而流入地層測量其電阻率。
39.微電阻率掃描測井(Micro resistivity image logging):采用極板型微電極陣列裝置通過掃描方式觀測,獲得井壁圖像的一種方法。
40.聲波時差(interval transit time))(slowness):是指聲波傳播單位距離所需的時間,是速度的倒數。
41.泥質含量(shale content):某一巖層中所含泥質占總體的百分比。
42.挖掘效應(excavation effect):天然氣使孔隙度中含氫指數減少并對熱中子的減速能力比淡水小,相當于挖掘了一定體積的骨架,生成了一個負的含氫指數附加值。
43.含氫指數(hydrogen index):單位體積巖石和純水的含氫量之比。
44.井斜方位角(deviation azimuth):定義為井斜方向在水平面的投影與正北方向的夾角(順時針),變化范圍0~360o 。
45.對比長度(correlation interval):用來進行對比的曲線段長度叫對比長度或窗長。
46.探索長度(search length):兩條曲線對比時,固定基本曲線,對比曲線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搜索,找出最佳相似位置需要搜索的最大距離稱為探索長度S。
47.紅模式(Red pattern):矢量符號的傾向方位基本相同,但傾角大小隨地層深度的增加而不斷增大。
48.藍模式(blue pattern):矢量符號的傾向方位基本相同,但傾角大小隨地層深度的增加而逐次減小。
49.綠模式(green pattern):矢量符號的大小和傾向方位基本相同。